实践活动求实效 教育服务求规范
连云港市教育事务管理中心
2024年,连云港市教育事务管理中心贯彻落实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省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年度工作安排,结合市委巡察落实整改工作推进,在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抓住机遇,补齐短板,要各有所得,各有高招,实现年度目标。在基地建设上“创品牌”,将系统优化综合实践基地活动课程结构,开足用好劳动教育,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探究具有连云港特色的实践基地劳动教育模式,实现树德、增智、强体与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在教育管理服务上“上水平”,招标采购、校服选用及学生配餐等工作更规范。
一、持续推进基地场所、师资及课程等建设
工作重点:努力推进实践基地实践活动课程形成地域化等鲜明特色,着力提升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课程研发与实施水平,进一步挖掘与整合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推进思路:
加强基地实践活动课程研发,凸显富有地方特色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加强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业务培训,扎实开展实践基地专题教研活动,提升基地教研共同体核心研修团队业务水平;加强集中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工作力度,举办第十一届成果展示活动;加强基地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资源建设。
工作举措:
1.高品质推进课程建设。重点突出劳动实践教育和富有地域特色的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在总结经验和锐意创新上寻求突破,年度新增优秀课程不少于6个。其中,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课程不少于1/2。
2.高质量完成教师培训。基地教研共同体常态化开展活动,计划举办四期共同体专题教研活动、开设观摩课16节次、专题教研辅导讲座4次,活动主题扣紧劳动教育和研学实践,刊发四期教研通讯;组织开展市基地课程研发与实施核心团队专题研讨活动4次,落实“六个一”目标任务;实施省、市、校本三级培训,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培训人数不少于50人次,校本培训参与率不低于90%。
3.高频次组织实践活动。督促各基地按《指南》的要求,全力完成实践活动年度计划,力争年接待总量达35万天人次。举办第十一届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由赣榆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承办。
4.高标准推进基础建设。力促连云基地、灌云中学基地、赣榆基地、灌南基地温室大棚升级改造、“三室三区、四坊一塘”、农业劳动体验区等劳动实践场地场馆全面建成。
5.高水平拓展职业体验。根据中小学不同学段劳动教育要求,进一步融合劳动教育、美育教育、生命健康安全教育等,着力开发不同实践活动项目,课程化、系列化建设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会同高职处至少建成基地2个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努力为中小学生提供深度的职业体验场所。
二、持续提升配餐、校服、招标等教育服务水平
工作重点:全力提升学生餐配送管理工作水平,保障学生餐配送安全、健康、营养;强化直属学校招标全过程监督,规范政府采购采购行为;落实中小学校服管理责任,规范校服选用采购程序。
推进思路:
加强学生餐配送正面宣传引导,不断提高就餐学生比例,确保“愿餐尽餐”;加强学校配餐管理指导,切实提升配餐质量;出台相关工作意见和招标文件模版。加强项目招标监管,建立内控体系,严审招标文件,规范招标流程。加强校服选用采购管理,保证公开公平公正。
工作举措:
1.优化实施配餐服务。建立健全学生餐配送推广体系,进一步明确学校、年级、班主任老师各自配餐服务应尽职责,确保学生家长自主选择、“愿餐尽餐”,不断提高就餐学生比例。指导各校随机监督检查配餐企业从业人员、选购食材、餐品加工与运输等环节的安全卫生、营养质量等相关标准要求执行情况,并建立完善配餐考核和满意度调查机制,切实强化企业责任。加强配餐管理,督促配餐企业压减出餐与就餐间隔时间以保证餐品质量;坚持食品留样制度和陪餐制度,要求校领导必须做到每日陪餐,邀请家长随机陪餐,及时发现和处置配餐问题;明确禁止配餐企业向学生提供预制菜,要求学校在招标采购、合同签订、满意度调查等环节,必须载明“禁止预制菜进校园”等条款。
2.严格监管项目招标。认真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按照市委巡察问题整改要求,完善招标采购管理制度,规范局机关处室(单位)和市直属学校采购流程和招标行为,健全内控体系,确保阳光公正、规范有序。加大招投标考核力度,加强对招投标工作全流程监督,进一步规范机关处室(单位)和直属学校招标代理机构、评标人员等遴选,严格招标程序把关和招标文件、项目合同等审查,坚决杜绝围标、串标、转包分包以及明招暗定等现象。
3.着力规范校服选购。加强直属中小学校服选用采购指导与监管,进一步规范学校校服选用采购行为,严格执行校服质量标准,落实好校服规范送检。加强县区教育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夯实校服选用采购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沟通好检验检测部门积极主动服务中小学校,制度化开展年度校服“双送检、一公开”专项检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