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育装备工作计划
连云港市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一、形势分析
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光纤网络接入带宽实现从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指数级增长。移动网络实现从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跨越。互联网在消费领域的应用更加丰富,在生产领域的应用加速拓展深化。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不断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迅猛。2023年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提出联结为先、内容为本、合作为要,即Connection、Content、Cooperation的“3C”理念,为我市教育技术装备与信息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我市教育技术装备实现跨越式发展,校园网络接入率达到100%,拥有多媒体教室的中小学校占比达99%,云海在线资源持续扩充,大规模应用取得了重大突破,释放出教育装备与信息技术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持续溢出效应,为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教育质量的提升注入强大动力。
二、工作思路
2024年全市教育装备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工委决策部署,以“稳、进、准”为工作要求,以提升教育装备现代化水平为主线,以培养智能创新人才为目标,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相互赋能、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技术装备和信息化工作高质量发展,实现育人方式变革,助力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目标。
三、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一)探索创新科技之路,提升中小学科技实验品质
工作目标:
针对我市大部分中小学实验室仪器设备大部分老化、技术落后,有的实验室器材短缺,已经无法满足教学和实验需求,成为学校适应中高考改革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发展的现状。为了提升全市中小学实验教学质量,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效能,针对全市中小学实验室暴露出的诸多问题,拟开展全市中小学实验室仪器设备品质提升工程,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升级和改造实验室设施和装备,提高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验环境,发挥学生实践能力和提高理论知识应用水平。
主要措施
1. 完善设备更新计划。根据各县区区域特点,学校实验教学需求和教师的意见建议,制定本县区详细的设备信息化、数字化更新计划,确保设备更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引入先进实验设备。引进国内先进的实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学科学、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领域,提升学校实验教学水平,并预留好电源、网络、API等接口,为后续实验操作标准化考场升级提供基础保障,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求。
3. 探索智慧管理应用场景。鼓励试点县区和市直学校探索实验教学、智慧管理应用场景,坚持先行先试、标准探索、案例推广。总结生成“云海在线”实验教学应用实践成果,助推中小学实验教学改革示范区、特色校创建,协力推动区域中小学师生实验能力大提升。
4. 教师培训与指导。引导全市实验学科教师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实验教学方法,提升实验教学技能,推动实验教学创新,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市县分级分层次开展试验教师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教学能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持续提升学科专业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二)落实双减工作,助推师生素养新提升
工作目标:
严格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意见》(苏教基〔2022〕1号)》文件精神,落实“双减”工作,实施中小学实验教学条件保障工程。依据省教育装备标准、理科实验教学和实验操作考评标准化实验室建设规程,督促各县区和直属学校加大教育装备基础设施投入,全面保障实验开展的基本条件建设;实施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培育10所中小学教师实验教学培训基地,举行全市实验员实验能力大赛,强化实验教学能力培养。
主要措施:
1.逐步实现教育装备标准。根据省新修订的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指南》《幼儿园教育装备配备指南》《中学理科实验教学指导丛书》《中小学校实验安全管理指引》《中小学图书配备标准》《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进一步完善小学科学、理化生实验、音乐、美术、史地、舞蹈、通用技术、图书、阅览室及理化生、科学探究实验、危化品储藏室等功能教室建设,指导学校教育装备建设、配备、管理和使用,以高质量标准引领县区教育装备优质均衡发展。
2.开展促进实验实践教学系列活动。严格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意见》(苏教基〔2022〕1号)》文件精神,配齐配足实验仪器设备,有条件的县区和学校配备一定比例的实验室管理员,完善实验管理服务平台和危化品管理平台。推动中小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实验教学课程,加强实验课程建设,规范实验教学实施,强化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推进实验教学拓展创新,创新实验教学组织方式,丰富各类实验教学资源,健全实验教学评价机制,在“云海在线”开设实验教学模块,扩充相关资源建设,推进实验操作考试改革,完善连云港市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实施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培育10所中小学教师实验教学培训基地,举行全市实验员实验能力大赛,强化实验教学能力培养。鼓励和引导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实验活动,切实提升中小学实验教学质量。积极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实验知识竞赛,力争全员参与,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
3.提前谋划推进实验操作评价改革。在完成标准实验室和智能创新实验室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验操作考试方式转变,促进实验教学的全面开展。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和学校,把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和能力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24年在市本级学校试点基础上,将海州区、连云区和赣榆区纳入全市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期测试,与综合实践学分一并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必要条件,发挥中考综合改革在实验教学方面的引领作用。
(三)筑牢安全意识,构建装备管理新业态
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狠抓主体责任落实,狠抓规章制度执行,狠抓常态化高质量监管,做到责任到位、管理到位、应急处置到位,有力消除中小学实验室危化品安全隐患。从制度建设、硬件建设、运用管理、人员配备情况等方面加强全市中小学图书馆建设。
主要措施
1.实施危化品数字化管理。将全市各县区、各学校实验室安全监控系统全部接入云海在线,通过大数据看板准确了解危化品分布、实时存量、存储状态、存贮位置、责任人等信息,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模式,对危化品进行全流程管控,实现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可视化。通过平台对超期、超量危化品进行及时预警,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处置预警。通过“学校自查+县区抽查+市级暗访”等形式,开展中小学实验室危化品安全隐患排查,将安全隐患录入系统,及时了解各校自查的安全漏洞和不足,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及时强化管理。推动实验室安全管理向数字化转型升级。
2.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按照省教育装备工作要求,主动协调开展抽查工作。前置开展市级“双随机、一公开”检查,针对发现问题,列出清单,对照落实,确保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整改完成后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复查,推动工作落到实处。
(四)聚焦数字转型,提优教育装备应用环境和能力
目标任务
聚焦数字转型,深化信息技术装备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提优教育装备应用环境和能力推进“三个课堂”广泛应用。利用信息技术装备,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同步备课、同步上课、同步研修和同步评价,有效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信息化教学优质课”“网络名师展示课”“港城名师示范课”等推广应用,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方便教师、学生、家长等用户随时随地开展教学活动、自主学习、家校协同和互动交流。
主要措施
1.持续提升数字教育装备基础环境。优化教育专网,推动市县区及学校持续提高网络接入水平,改善农村薄弱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基础设施环境。按需部署校园5G、WiFi6、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及数字教学应用终端。扩充和优化连云港教育大数据中心运维服务体系,提升数据中心整体安全防护能力,增强主动发现、处置安全威胁的能力,防范化解整体和系统性风险,保障数据中心平稳运行。
2.持续擦亮“云海在线”“锡慧云海”云平台品牌。强化南北共建合作机制,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用好学生综合评价系统,运用VR和AR技术在云海在线探索建设虚拟展馆或虚拟场景,将音乐、舞蹈、绘画、书法、影视等作品进行分类展示。建设优质数字资源开发基地,完善德智体美劳科技专题资源,重点增加STEM教育、数字科技、科学实验、心理健康等教育资源,开发地方特色资源,构建系统化、精品化、专业化的数字资源供给体系。打造100节信息化优质课,100节网络名师展示课,100节港城名师示范课,以及结合我市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将思政精品课、案例以及德育实践案例扩充到云海在线,提高云海在线的应用率。
3.持续拓展数字化教育装备应用场景。升级改造老版智慧黑板,推进普通教室及实验室、图书馆等专用教室智能化改造,建设创客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智能实训室等,以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建设基于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形态数字资源,聚焦广大师生实际需求,开展全市数字化教育装备应用场景及典型案例征集遴选工作。开展数字化装备应用研究,探索中小学智能安防、互动课堂乡村教育实验、教室灯光自动感应智能控制等数字应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