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常州市2024年度教育装备重点工作

2024-08-23 15:45:26 浏览:() 字号:

常州市2024年度教育装备重点工作

常州市教育基本建设与装备管理中心

 

2024年,常州市教育基本建设与装备管理中心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着力提升服务教育综合改革、学校主动发展、擦亮常有优学名片的保障能力,为推动江苏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强化党建引领

(一)夯实支部堡垒作用。坚持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思想,坚持不懈加强政治建设,深入推进理论学习活动,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坚持用党的根本宗旨指导工作,服务学校发展、师生成长。

(二)突出党员先锋作用。通过多种途径,教育引导党员做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的旗帜,做加强学习研究、提升专业素养的旗帜,做积极探索创新、寻求破题策略的旗帜,做守住廉洁底线、筑牢安全防线的旗帜。

(三)强化作风导向作用。党支部加强自我革命、自我要求,同时教育引导党员优化工作作风,时时处处以党纪党规严格约束自己,将党员先锋岗的承诺具体化到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努力争第一、创一流。

二、切实加强装备工作

(一)加强教育装备管理研究。加强与当前学校内涵发展密切相关的装备研究,如学生近视筛查、劳动教育、智慧健康体育、心理健康等;加强教育信息化、智能化方案的调研与研究。

(二)加强采购内控制度建设。按项目分类开展与标书审核工作制度配套的资质或证书库(与企业资质或人员资质或证书相关的)制定工作,规范使用资质和证书;加强履约验收,启动装备项目验收标准汇编工作。

(三)完成市级重点配套项目。完成市级重点配套项目的建设方案、预算审核和采购工作。包括:开放大学、龙城高中装备项目的采购、实施和验收;旅游商贸高职校、北环初中装备项目对接,协助学校完成项目建设方案的审核、论证、定稿等。

(四)优化校服床品采购。加强采购需求调查和统计,科学、合理设置拦标价。改进价格评分办法,防止低价恶意竞争的同时增加价格竞争性。

三、强化食堂保障能力

(一)调整食堂用工服务商招标条件。用工服务商服务费率下浮率调整到合适的点位;控制学校食堂用工人数。

(二)加强食材供应商资格审查。合理设置食材供应商资格条件,继续实施食材供应商资格前审制度,加强对食材供应商真实供货条件和供货能力的实地考察。

(三)调整大宗食材采购方式。调整大米、牛奶、冷冻点心的采购时间;确定冷鲜猪肉生产厂家品牌,冷鲜猪肉调整回集成配送食材包。

(四)完善阳光食堂平台功能。进一步完善提升阳光食堂平台功能,提高平台监督功能和市场的竞争性。

(五)配合做好食堂管理检查工作。重点做好学校食材验收网上巡检工作,配合市场监督部门做好第三方检查、考核、反馈工作。加强检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应用。

四、抓实基建维修工作

(一)高效推进新建项目工作。加快推进开放大学原地改扩建项目的完工并确保2024年秋季投入使用,推进旅游商贸二期工程,按进度推进北环中学异地新建项目、智帆学校新建工程。

(二)改造提升龙城高中项目。为确保龙城高中顺利招生开学,拟将常州工学院巫山路校区提升改造,施工方案专家论证,按目标计划完成招标工作。

(三)完成局属维修项目工作。高质量、按节点完成2024年维修项目的清单标底编制、结算审核、支付等工作。积极配合学校进行维修项目的现场管理工作,从工期、质量、造价等方面全面把控好维修项目的实施情况。

五、优化完善采购工作

(一)完善采购系统。教育基本建设与装备采购系统进行全面升级、调整,保证市级政府采购系统迁移至苏采云后能在本平台独立完成教育局内部采购项目的全流程电子化。

(二)提升采购绩效。全面梳理局属单位维修项目的采购工作,并结合上年度采购项目实施情况和供应商质疑、投拆等,进一步优化、完善现行采购方案,提升采购绩效。

六、促进图书馆建设与应用

(一)提升基础条件。编制《常州市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指南》,推进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及配套阅览条件建设,提升图书馆信息化装备、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确保读物质量。严格审查参与中小学图书馆馆藏招标采购单位资质,加大验收检查力度。健全中小学图书馆馆藏资源招标采购办法及实施细则。加强中华传统经典、红色经典和当代经典书籍配置。

(三)加强队伍建设。开展常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图书馆名馆长评选活动,评选一批校园阅读推广先进工作者,举办全市中小学图书馆员操作技能大赛,开展图书馆建设与图书应用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四)助推校园阅读。打造富有吸引力、影响力的青少年学生读书品牌项目,举办全市中小学生斗书大赛。推进书香班级建设,完善图书进班级机制。开展领读指导、作家进校园及公益阅读活动,尝试开展乡村学校阅读支持行动。

七、继续深化实验教学工作

(一)构建管理平台。构建覆盖全市的实验教学管理平台,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实验教学真实性、有效性、安全性开展实施常态化、动态化监管。

(二)优化评估机制。将实验教学实施、装备使用等情况纳入教学常规检查和督学、双随机、一公开检查、装备示范校、实验教学合格校评价指标,完善实验装备绩效评价指标。

(三)建立联动机制。建立教研、教师发展、装备部门联合工作机制,合作开展教研活动、业务指导和检查等,制定印发各学段各学科实验目录,通过开设研究课、公开课等促进装备应用。

(四)加强教师培训。加强实验学科教练员队伍建设,加强实验教学学科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培训,培训中安排一定课时数的实验操作和实验室管理业务内容。

(五)加强师生竞赛。以实验能力为重点,组织开展全市实验教师技能大赛、中小学生实验能力大赛。优化选拔机制,完善区级、市级竞赛机制,加强参加省赛学生指导。

(六)强化服务保障。鼓励、引导学校建设数字实验室,申报前瞻性项目、课程基地等。完善实验耗材补充机制,探索建立活体材料采购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