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找准装备支点 高质量服务实验教学(南京)

2021-12-08 16:34:19 浏览:() 字号: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切实解决我市部分学校实验器材配备不齐、实验教学开设不正常等问题,确保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性实验,我市积极推进初中实验仪器标准化和区域实验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并取得初步成效。现将我市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配备标准化,构建实验仪器精准补充的长效机制 

    教学仪器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由于标准不统一、市场产品良莠不齐、更新补充不及时,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根据基础性实验目录和教育部颁布的学科教学装备配置要求,对各学科仪器开展标准化配备势在必行。

    1.仪器质量参数标准化。一是搜集整理已有仪器质量标准,将技术参数描述与产品质量进行对应研究,锁定核心技术参数,便于质量把控;二是对无质量标准的仪器,面向社会发布《关于2021年南京市中学理科部分教学仪器征集与选型工作的通知》,邀请相关企业参与并选送相应产品,遴选出市场上质优的仪器,并进行产品技术参数的准确描述。三是邀请质检部门对部分仪器设备利用专门技术进行质量、功能测定,确保仪器质量标准可测可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实验仪器全覆盖的质量参数体系。

    2.仪器配置数量标准化。组织全市实验教学中心组专家研讨形成《南京市初中教学仪器需求清单核定办法》,仪器分为“演示”和“演示+分组”两种类型,提出了在实验室开展的演示实验目录,研制了基本设置为4轨、50人班额、2人/组、实验室和实验管理员数量达标的配置数量标准,明确了所有平行班同一分组实验在一周内开出、演示实验与教学进度同步的要求,由学校根据自身规模、实验室数量及人员配备情况、现有仪器状况,形成各校仪器补充数量清单。至2021年底,南京市共投入2600多万元完成年初确定的初中实验仪器标准化提升任务,80%的学校达到配置标准化要求。

    3.仪器存放管理标准化。根据“科学分类、存取便利、防护分级”的原则,将各学科实验仪器进行科学分类存放,各橱柜醒目处张贴存储仪器分类名称,并开展二维码清单管理;明确仪器设备清洗、收储、维护、更新的技术标准;倡导教师利用生活用品自制实验器材,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小实验制作,安排专柜陈列各类精品自制器材,营造创新实践文化氛围。

    二、管理信息化,促进实验教学开齐开足常态化

为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管理,结合省级新技术试点工作,我市研制部署了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教学服务系统平台,进一步强化实验教学过程监管,做到实验开出有计划、实验过程有监管视频、照片,实验完成有实验日志,实验结果数据有利用,逐步形成“管理驱动应用,应用促进绩效”的工作局面。

    1.提供了实验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服务。将实验教学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科教学基本规范,分年级、分学科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计划;学校实验教学实现包括实验计划、预约安排、仪器准备、实验登记、报告上传、实验考核的全流程管理。

    2.提升了实验人员的管理绩效。发挥信息化管理优势,基于二维码装备标签,采用PC端或移动端以实现管理、应用、维修的互联网应用场景,提高管理效率,解决报修难的问题,实现产品质量问题可追溯、仪器设备损坏维修和实验器材药品的消耗统计;准确计量实验开课次数及实验准备时长,汇总出各实验管理员的工作量,为绩效考核做参考依据。

    3.实现了实验安全的一体化管理。流程化平台伴随式记录了各实验环节的安全责任人,相关场所的安防摄像头按时间轴自动存储每一次实验准备的行为轨迹,对实验室危化品保管领用采取多模态技术加以聚焦,全场景录下学生分组实验的全过程,既有利于事件追踪回放,也便于实时监控实验安全防护的到位情况。

    4.构建了实验过程评价和仪器科学配置的智慧平台。既可实现实验室远程视频巡课终端自动抓取实验照片和视频,也可通过微信程序完成实验活动照片及视频的上传,实时动态掌握区域内各学校、年级、班级的实验开展情况,生成各种维度的实验教学统计指标和分析报告,还可全面掌握辖区内学校实验仪器的使用现状、校际差距、配备重点等,整体提升区域实验教学管理水平,形成长效评估机制和保障机制。

    三、聚焦体系化,培育装备服务实验教学的新动能

    实验教学对于推进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忽缺的作用。为完善南京市中小学现代实验教学体系我市将围绕支撑实验教学的要素体系化在以下三个方面大胆探索、不断实践。

    1.持续开展数字化实验仪器研究,架构信息化实验环境。数字化实验仪器不仅可以解决一些传统实验结果误差大、效果不明显、数据收集和处理难度大等问题,而且在探究性实验方面表现出很强的技术优势;对于学科核心概念建构有重要作用但常规实验无法开展的高危险实验、原材料能源消耗大或污染严重的实验,我们要充分应用AR、VR技术,持续研究网络空间新功能,并开展项目引领,尝试新型实验模式,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实验平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2.加强数据对接,充分发挥平台功能。在不断优化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教学服务系统平台功能的基础上,适时做好与人工智能考试系统的数据对接工作,开展智能化考试设备的移动部署和常态应用;发挥实验室摄像头的综合效益,开展实验监控和演示实验展示增效一体化服务;畅通实验平台数据与学生实验操作学习档案、教师实验教学能力评价档案的对接;确保实验器材使用率、缺损率数据与装备项目计划数据融通。借助教育新基建工程,逐步建成服务全市中小学实验融教学、管理、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化平台。

    3.拓展实验教学领域,培育学生创新素养。在组织开展好基础性实验的同时,鼓励教师探索全新的实验教学方式和实验室管理模式,努力提升实验教学的开放度和综合性;注重实验教学与STEM教育、编程教育、创客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机融合,开发创新实验内容模块,建构实验育人新样态;创建目标明确、主体多元、方法多样、结果与过程并重的创新实验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执着”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