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工作 >> 援建绵竹长效服务

省委书记回信三名绵竹籍大学生——千字盛不下,醇厚笃深一家情

2010-08-09 16:56:35 浏览:() 字号:

   拆信瞬间,心飞了起来

  “付欧、刘黎、沈佳同学:你们好!首先祝贺你们勇敢地战胜了地震灾害带来的种种困难,如愿踏进大学的校门,开始了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秋天,经历了四川地震灾害后的秋天。9月9日上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08级新生刘黎正在江宁新校区军训,认真踢正步。远远地,辅导员王亚彤走过来,叫他出队,递给他一封信。拆信时,刘黎纳闷:“新生报到时,不是已经收到学校的慰问信吗?”

  “呀!”拆开信,刘黎叫了声。没想到!信眉处是鲜红的“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落款是“梁保华”。

  “啊!”这天早晨,在南京理工大学军训的新生沈佳拆开信时,也发出同样的惊喜声,“那种感觉又回来了,在家乡景观大道看到江苏红色横幅的感觉。”

  付欧拆开信的瞬间,脚步顿时停在了路上。9月16日中午,刚就读江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她,从学生处往宿舍走的路上,好奇地拆开信。“惊讶——欣喜若狂——心飞了起来,最后忘乎所以,原地转了个圈!”

  南京的秋天,和绵竹的秋天不太一样,但秋阳洒到身上,温和得像风吹过家乡的稻田。

  秋风里,鸿雁轻衔着温暖。刘黎、付欧、沈佳,三个毕业于绵竹中学08级学生,如愿考取了江苏的三所大学。他们,在入校后分别收到了同一封有些意外的、来自江苏省委书记的回信。

  迟来的高考,永生难忘

  “江苏人民时刻牵挂着地震灾区的人民,六月份我去绵竹考察灾后重建工作时,亲眼目睹了特大地震灾害给灾区人民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伤害,亲身感受到四川人民在大灾面前万众一心、不畏艰险、奋发图强、重建家园的精神,为此深受感动。”

  顺着信,读到这段话,视线一下子就模糊了。眼泪啪嗒啪嗒掉下来。沈佳赶紧把信移开视线,怕弄湿。而思绪,飞回到4个月前——一生无法忘记的经历,一生无法忘记的高考。

  5月12日14时28分,突然间的天崩地裂。所幸,四川省绵竹中学的在校师生基本没有伤亡,但教学楼和学生宿舍变成危房,墙壁剥落严重,大量天花板坍塌,楼梯断裂。

  “老师,我们还能上课吗?我们还能高考吗?”一张张年轻而苍白的脸上,写满了焦急和担忧。多年的梦想是否会被突如其来的震恸折翅?

  5月14日,绵竹中学2008级三班的47名同学齐刷刷来到学校。几个男生从危险的教室里抢救出的第一件东西是一张木板——全班的“许愿板”,上面悬挂着所有同学的许愿瓶。

  只有5个瓶子破了,被震落的“许愿板”基本安好,但梦想却在飘移。5月16日,班主任钟鸣老师眼眶红红的:“同学们先回去,等通知。”临走前,全班同学合影,蹲在前排的同学捧着“许愿板”。不知谁第一个抽泣起来,大家都哭了。“一下什么都变了,很难受,很茫然。”

  “孩子,不哭!”来自全国各地的援助之手,抚去了高三孩子的眼泪。很快复课了!国歌声在帐篷里又响起。5月下旬,绵阳中学高三学生搬到德阳七中复习迎考。

  刚开始,一切都很难。“余震随时都在发生,家里在受灾,自己在外复习,内心一片空白,感觉不到明天。书上的字在飘,很长时间,眼睛就停在一页上。”付欧说。

  但,一切开始复苏。复苏的力量,来自素昧平生的江苏:从江苏送来的新课本,从江苏运来的棉被、牛奶、饼干、面包、方便面,来自江苏的志愿者。西南大学研究生王敏是无锡人,她特地来绵阳七中,给高三学生做心理辅导——“来,牵着彼此的手,大家松开手,转个圈,重新再找那只手,你会发现,他们从来不会走散……”

  6月3日,离延迟的高考还有一个月,大家定心冲刺。老师给他们在教室外拉起绳子,挂上白炽灯,挑灯夜读,蚊子和余震似乎都不存在了。

  6月22日,那么紧张的复习迎考间隙,钟老师突然给大家开班会。“没多久,我们的学校会站起来!”他说,“昨天,江苏省委书记省长到绵竹来了。江苏省委书记说,全力支援绵竹重建家园,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把学校建设得比以前更好。”

  鼓掌!情不自禁地,同学们都奋力鼓掌,难以抑制地,老师和同学们都哭了,这次的泪水咸中有甘甜。

  “雄起!”一、二、三,齐声大喊。7月1日,高考前的两天,阳光特好,大家聚拢在德阳七中隔壁的商贸学校门口再次合影。时间定格,47张笑脸团聚在一起,释放坚强。欢快和信心,重回绵竹师生的脸庞和心头。

  7月3日,绵竹中学高三学生的高考,在德阳市的四川工程技术学院活动板房里如期进行。全班47人,37人考取一本,10人考取二本,全体考上了大学本科!

  一家人,有情有义

  “我们怀着一个坚定的愿望:江苏锦竹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携手重建美好家园。”

  在信的第12行,又看到这熟悉的话。沈佳仿佛又看到了6月悬挂在绵竹市景观大道那个巨大的红色横幅:“江苏绵竹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这句话成为地震后许多绵竹人的精神支柱。“很鲜艳,一刮风,横幅飘起来,字一闪一闪。”横幅下,300亩土地矗立起和时间赛跑的一排排活动板房。

  “不是‘江苏人民援助绵竹人民’,而是‘一家人,一条心’。”时隔4个月,沈佳眼泪还是如扯断的珠子,“你感觉这个帮助不是外来的施舍,而是大家本来就是一体的,共同面对风雨,我们有了困难,你们来相助……”

  “受灾后,亲人遇难了,房屋倒塌了,刚开始,惊慌一片,没有人想到去买菜吃饭;后来慢慢平静了,但很多人心里很茫然,感觉没有着落。看到这句话,心里都有底了,很感动,很温馨。”在江南大学流觞曲水的美丽校园里,付欧表情平和地走着,但从她的眼睛深处,仍然可以捕捉到对那段记忆的刻骨铭心。

  14个字,足够温暖整个城市。付欧在市妇联工作的妈妈告诉她,绵竹市内90%的房屋都被地震破坏成了危房,仅汉旺镇的遇难人数就超过了2000人,整个绵竹面临百姓无家可归的窘境。而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江苏就提前建成活动板房2.8万套,为绵竹建起了一座“板房新城”。

  高考后,沈佳、付欧、刘黎穿梭在绵竹每一个活动板房里,用纸和笔记录下一个个相似又不相同的劫后余生。从活动房里出来,他们泪流满面:几乎每一个绵竹人都可以说出和江苏人的不解之缘。

  住在板房里的每个人都记得那一天:5月23日,江苏驰援团的38辆卡车,满载着帐篷和活动板房,在长途跋涉了40多个小时后,到达德阳绵竹市。绵竹市委书记蒋国华动情而郑重地鞠躬致谢:“就在我们的父老乡亲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候,江苏人民带着情和意来了!代表绵竹人民向江苏的父老乡亲,表示一千个一万个感谢,绵竹人会铭记江苏人的这份情和义!”

  “江苏人真好。”汉旺镇68岁陈德春的二哥在地震中死去,老伴严重受伤送往成都救治。家里的房子全部损毁了。听说江苏人要来帮建安置房,他就过来看了。“江苏人安置房很结实,抗震,附近还有供水点、淋浴间、活动室、幼儿园、商店、诊所。”

  “秦淮路”、“紫金路”、“扬子路”……江苏援建绵竹安置小区的规划中,把灾后重建与未来城市建设结合了起来。这里的道路,今后将成为绵竹新城的道路。

  付欧的手机里,拍下并保存着和江苏有关的照片:绵竹路上的“江苏面馆”、“团结一心、同甘共苦、江苏人永远和绵竹人在一起”和“重建家园,绵竹人感谢江苏人民的援助和关心”的横幅……

  千里迢迢,隔山望水。但是,江苏人,从未见过的江苏人,绵竹人觉得和他们是那么近。

  想说“感谢”

  “你们在信中表示,今后要继续加倍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参加更多的公益活动,以优异成绩和爱心传递来回报社会,这令我十分欣慰。”

  看到信中的“欣慰”,三个孩子不约而同笑了。尽管大恩不言谢,可三个孩子一直想说“谢”,在高考作文里,他们就禁不住倾诉了。

  “一看到高考作文题目《我最想说的》,就想写‘感谢’。明知道很多人会写感谢,但还是毫不犹豫。”付欧和沈佳说。“最想说:谢谢对口支援的省份。”刘黎平时的短腿是作文,语文模拟考试因为作文砸了不及格,这次语文却考了116分的高分。他说:“写作文最顺手的一次。高考作文不能泄密,我没能写出江苏,但在我心里,说了无数次的谢谢江苏。”

  他们如愿被江苏的大学录取了。8月初,在江苏援建队搭建的绵竹中学的板房校区,班主任钟鸣和他们聊到作文时说:“你们不久要去江苏念书了,何不写封信表达谢意?”

  “好啊!”三个孩子当即决定。第二天,他们就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写成了736字的信。

  “我们没去想修辞。因为你很想感谢一个人,就不想太浮华。太浮华,就不真实,而不真实,就表达不了我们的意思。但写完了,觉得还是很轻,就好像你有十根绳子的劲,却只用了一根。心里的感谢,还是说不尽。”沈佳说。

  三人一起去学校附近的“文艺轩”,精心挑选了信纸。看到一叠信纸上印着“我梦想飞上天空,我自由自在地飞翔”的底纹图案,三人会心一笑,指着它对老板说:“就这款!”

  沈佳的钢笔字好,被推将信抄在新买的信纸上:“尊敬的梁书记,您好!我们是三名2008年即将迈进江苏省内大学的绵竹中学学子,请允许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向您及全体江苏人民致以感恩的心,向您及全体江苏人民致以最衷心、最诚挚的感谢。今年,我们经历了很多,感受了很多,我们有很多话想对您……5月12日,那个震动半个中国的日子……但就在我们面临最黑暗的时候,一缕缕曙光照亮了我们的眼睛……”

  8月22日,信写好了,却不知道怎么寄。付欧请教妈妈,妈妈说,就寄“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收”,人家给她寄信,就直接寄绵竹市妇联,应该能收到的。

  “能收到吗?我们不知道。我们更没想到,书记会给我们回信。”

  明天会更好

  “你们来到江苏读书,江苏就是你们的家,江苏人民就是你们的亲人……希望你们化感恩为力量,珍惜大好时光,刻苦学习知识,争取早日成才,将来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贡献智慧和力量。祝你们学习进步,健康快乐!”

  “有一种力量,和希望有关。”读完信,付欧、刘黎和沈佳的感受是一样的。

  从春到夏到秋,一切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是生机和希望。要离开家乡去南京了,8月18日,刘黎来到绵竹中学的活动板房校舍,看到高二的学弟在打篮球。前夜下了雨,泥地里还是湿湿的,可男生在泥地里玩起篮球还是乐此不疲。“喀嚓”。刘黎用相机拍了下来,照片上,欢快“三步上篮”的男生的脸上写着笑意。

  8月25日,在绵竹中学,江苏省支援绵竹灾后恢复重建首批项目开工,首批开工建设教育、卫生等民生项目35个,总投资11.22亿元。付欧从妈妈那里知道这个消息时,正在来南京的火车上。

  8月26日,付欧拖着行李来到了江南大学。迎接她的,是一个个温馨的礼物——“请相信,爱的天空会有彩虹;请相信,我们的爱永远和你在一起;未来的日子,有你、有我、有我们大家互相温暖、共同前进!”这句写在震区学生生活补助专款“红包”上的情真意切的语言,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一到学校,辅导员就告诉她,学校已经筹集了100万元助学专项经费,因灾房屋完全损毁的每年可以资助3000元,房屋受损的每年资助1000元。

  沈佳贴身存放的亲戚们凑齐的7000元,可以暂时存起来,不用全部支取了。南京理工大学为来自地震灾区的新生开辟“绿色通道”,凭乡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情况调查表及本人的申请,经审定后免费办理各类手续。辅导员领着她到学校的爱心超市免费领取了公寓用品和学习、生活用品,并告诉她:“学校将根据她家庭受灾情况免除学费和住宿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08级新生中,来自地震灾区的共有8名学生。刘黎和其他7位同学一样,推开宿舍门,就看到学校免费为他们准备好了台灯、水杯、爱心伞、毛巾、洗发水、香皂、牙刷、洗衣粉。床上还放了90元的爱心思乡卡:“想家的时候,用它和家人通电话吧!”此外,一位爱心学长导师和一个勤工助学岗位还在等待着他们。

  中秋节,月亮圆如银盘,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温暖如水。能源与动力学院为08级新生举办的中秋晚会上,刘黎自我介绍:“大家一定会记得我,因为我来自绵竹;但我也希望大家忘记这个,因为我们已经接受了太多的关爱。从现在起,就在这个特殊的第二故乡学习生活了,它和我的家乡一样亲,我也要用自己的双手,为她做些什么。”

  这样的心情,他们三人写进了信中:“除了深深地感谢之外,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加倍努力刻苦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感谢你们对我们的帮助……我们准备在大学期间,多参加公益活动,尽力帮助别人,让爱心传递。我们是不幸的,但我们却是幸运和幸福的。‘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今日之恩,还望来日再报。”

  对孩子们这番心意,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由衷感怀欣慰:“从你们的来信可以看出,这场地震灾害虽然给你们带来了很大的磨难,但并没有改变你们的追求,反而让你们变得更加坚强,我为你们感到高兴。”

  三位学生一封736字的来信,江苏省委书记旋即414个字的回信。字字珠玑,情真意切,却也盛不下江苏、绵竹两地人民醇厚笃深的一家情。这份深情,沐风雨而弥坚,遇彩虹而更艳。有这份深情,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更美好的未来。

  本报记者 沈峥嵘
(来源:新华日报)